最新的结婚数据出炉加杠杆 炒股,又让人心头一凉!
今年一季度的结婚人数出来,不出意料又下降了,民政部官网4月25日发布的《2025年1季度民政统计数据》显示,今年一季度,全国结婚登记181万对,比去年同期减少15.9万对,
结婚人数减少,意味着未来人口还会继续下滑,这对楼市来说无疑是个“坏消息”。
额,不过还有一个“好消息”:离婚人数涨了。
对于楼市,前两天2025年的政治局会议一锤定音:“钱要花得更猛,但绝不乱撒”。这句话看似矛盾,却藏着楼市未来的根本逻辑——既要靠流动性托底,又得用精准手术刀切割病灶。
钱袋子松了,但流向变了
“适时降准降息”的表述一出,市场立马嗅到信号:LPR已躺平半年,存款准备金率大概率要往下探。
展开剩余72%但这轮放水不再是“大水漫灌”,而是定向滴灌。
以杭州为例,一季度房企融资成本降至3.8%,创十年新低,但资金被严格限制用于“保交付”和核心地块开发,烂尾楼复工率从45%飙至78%。
购房者也没被落下。首套房贷利率跌破3.5%,南京甚至推出“鑫青贷”,45岁以下青年首付压到15%,月供比奶茶钱还低。
数据显示,政策落地后,南京二手房带看量周增75%,挂牌量激增120%。但别急着欢呼——这钱只流向“该去的地方”:核心城市改善盘、保障房和城中村改造。
城市更新:拆旧换新背后的算盘
“加力推进城中村改造”不是新词,但玩法彻底升级。
厦门4个月靠房票撬动100亿购房资金,消化31.7万㎡新房库存,秘诀就俩字:置换。拆迁户拿房票买新房,政府趁机去库存;
房企拿到回款再抢核心地块,杭州萧山地块溢价74%成交,楼面价冲上8.8万/㎡。
但这招能玩多久?
看看数据:全国未开工土地库存高达20.8亿㎡,足够开发商盖5年。地方政府也精了——南京用专项债收购存量房改保障房,既消化库存又稳住房价,一箭双雕。
新模式:好房子才是硬通货
“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”听着像口号,实则是生死线。上海内环新盘层高强制3米起步,得房率提到80%,科技住宅开盘28秒清盘。反观郊区,降价15%仍无人接盘,库存去化周期拉到24个月。
背后的逻辑很残酷:刚需萎缩,改善接棒。一线城市改善需求占比冲到58%,500万以上总价成主流。
开发商也学乖了——绿城、滨江专攻核心区豪宅,利润率反超刚需盘30%。这哪是盖房?分明是造“资产保险箱”。
存量房的生死局:收购还是抛弃?
“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”听着美好,实操却像走钢丝。
重庆试水政府收购烂尾楼改保障房,结果发现收购价比市场价还高,财政直接亏麻。转头学深圳搞“房票+限价”,强制房企七折接盘,这才勉强平衡账本。
更狠的是数据:全国35.2亿㎡库存中,7.4亿㎡是现房,够卖两年。想活命?要么学武汉降价30%割肉,要么等政府收购——但后者名额有限,还得拼关系。
政策定调“巩固稳定”,实则是“保核心、弃边缘”。北京海淀学区房微涨3%,东北某市房价腰斩至6500元/㎡;上海豪宅日光,三四线现房白送没人要。
对普通人,买房请记住三条铁律:
“核心资产是盾牌,边缘房产是负债”:一线城市改善盘仍可持有,远郊房赶紧抛;
“政策羊毛使劲薅”:房票、退税、低息贷,错过这村没这店;
“流动性大于一切”:挂牌超半年的房子,降价比死扛更明智。
至于未来房价会不会涨?个人认为答案早就写在数据里——“涨的是少数,稳的是多数加杠杆 炒股,跌的是常态”。
发布于:河南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正规配资平台下载_实盘杠杆app下载_实盘配资平台APP下载观点